網頁

2012/4/23

非營利組織的動員能力

撰文者: 朱曉潔   

從非營利組織的動員能力切入,首先,我們可以分析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模式與架構,進而得知非營利組織的動員能力所型塑的條件因素為何。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關注於非營利組織的動員能力與志工參與行為。觀察發現,動員能力可以分為四種類型:1. 非營利組織的緊急救援服務。2. 營利組織推廣新的服務。3.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利用。4. 政府機關的公共事件推廣。

透過這些動員行為,我們可以發現儘管是不同的動員模式,也都來自於基本的因素條件產生。專注於研究非營利組織的緊急救援服務與非營利組織的志工動員模式。透過組織的管理模式、組織的社會網絡、組織所使用的科技行為與其他可能影響的動員能力的條件做觀察分析。如果企業只是模仿非營利組織的管理系統,套用同樣的模式,並非能達到全然的功效,不同產業與公司,需要適切的管理模式與組織架構,才能全面性的啓動組織中的人力,而初步需要強化的是實踐企業文化中的目標與使命,進而深化企業參與者的思想與方向。

非營利性組織,一般是指一個組織利用盈餘收入,以實現組織的目標,而不是只為了利潤分配。非營利組織強調組織的使命與目標,去實現組織價值。非營利組織是由明確的目標,向社會提供服務,並實現他們的價值。如果企業只是為了創造利潤而存在於社會上,忽略了企業該對於社會所產生的價值影響,並無法提升企業在社會與產業的社會利潤與影響力。鑒於此,非營利組織的動員能力快速與強大的影響力,使得志工的積極參與與付出。一般大眾認為究竟甚麼原因可以促使,一個非營利性的核心問題是針對組織的成就目標,以及如何凝聚志工動員的力量?究竟哪些因素導致志工願意對非營利組織有強大的向心力與忠誠度?又是什麼樣的因素將志工形成緊密的人際網絡與溝通模式?

非營利組織期望在世界非盈利計劃中,實踐對社會的公益服務。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營利組織與企業合作,又或者是企業為了實踐社會服務價值,改變以往只是捐贈非營利組織,而並非執行實際項目的做法。透過Michel Porter CSVCSR的比較與不同的文獻對照應用,我們發現非營利組織與企業結合的模式已經開始創造新的價值;同時,企業也開始學習非營利組織的管理模式,採取非營利組織中有價值的管理系統。如果可以使得企業內部員工的凝聚力與動員能力緊密與快速 ,這會是企業組織非常嚮往的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