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4/11/18

[論文研究]Expertise seeking: A review

文章名稱:Expertise seeking: A review
出        處: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50 (2014) 775–795

介紹:
本篇文獻擷取72篇與expertise seeking 相關的論文資料做分析,並以這些研究為基礎發展出Expertise seeking 因素間相互關聯framework

而本篇的目標在於:透過標記expertise seeking 分析個體尋找的pattern和影響因子,並找出是否有與我們一般不同的落差。

2014/11/13

[論文研究] Social network-based service recommendation with trust enhancement

TitleSocial network-based service recommendation with trust enhancement
出處: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journal
摘要:本篇文章提出 一增強trustsocial network based 的服務推薦方法- relevanttrustwalker,為擴展的隨機遊走演算法獲取推薦結果而本文在真實資料(Epinions dataset)上進行實驗,實驗結果→ 該演算法對增強信任的推薦方法精準度有所提升

[論文研究] The dynamics of crowdfund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個人的社會網路與群眾募資專案品質和募資成功有所相關,除此之外,提案者的地理位置也會影響提案類型與專案成功與否有關係。
大部分提案者會履行回饋, 但是有75%的會有延遲的情況產生,尤其是Overfunded的專案有更高的發生機率,因為受到越多的關注可能就會更加謹慎小心。
募資失敗的原因:
因為在Kickstarter上是全有或全無的機制,且限定了投資者不能用相同的姓名、地址、信用卡號。此外可以發現,在群眾募資平台上有「馬太效應」,資源會集中在特定人物上。

在使用crowdfunding平台的動機上分為提案者及投資者說明

  • 提案者
1. 募得資金
2. 產品概念驗證
2. 行銷宣傳

  • 投資者(此研究以不同類型的群眾募資平台進行分類)
1. reward-based:將投資者視為早期使用者,可以以更好的價格或是一些特殊的利益
2. lending based. 
3. equity-based:可獲得股份

過去研究證明,群眾募資放寬了地理位置對投資者的影響,本文從提案者創業的角度進行思考,發現了提案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影響了專案的類型(洛杉磯→電影、舊金山→技術類)

2014/11/6

[論文研究] The semiformal organization

撰文者: 王亭茹
 The Semiformal Organization
出處Organization Science 

描述在正規與非正規組織型態間,還有一種semiformal的組織型態,並描述semiformal 這樣不同於formal組織的成
形式,知識密集型企業更有彈性以及更具知識探索的動力,以及成員間的合作關係是否能比formal 更為。 
研究進行時間從1993年至2007年,與 Stanford University 合作。 Stanford University 提供14年間,教職員們的基本
資料以及各研究中心之間的歷史資訊

[論文研究] The Influence of Service Design on Public-perceived Administrative Service Quality


撰文者:高妤寧
作者:Weixia Lv_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Yonggui Wang_ Business School 

● 主題:服務設計對於公共感知及行政服務品質的影響,並以社會監督做為調節作用

● Abstract
此篇闡述了關於服務設計的影響,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service design,並有以下兩項結論:
1) Service design and social monitoring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ublic-perceived administrative service quality
結論1服務設計和社會監督對大共服務品質有顯著影響
2) Results show that service design and social monitoring have positive and direct impacts

[論文研究]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Mobile Viral Marketing Campaigns


撰文者:張欽

作者:Christian Pescher & Philipp Reichhart & Martin Spann
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28 (2014) 43–54

眾所皆知,由於全球智慧型手機高度普及,使得行動商務之行銷應用備受關注。
其中,從行動商務中衍伸的行銷模式更是日新月異,病毒行銷更是其中佼佼者。
而病毒行銷之成功取決于使用者是否願意主動轉發他們從朋友中收到支廣告。
因次我們必須去了解到什麼樣的因素會去影響到使用者在行動裝置上的轉發行為。
這篇論文當中,作者建立一個有關消費者在行動裝置上進行轉發行為病毒行銷的三階段模型去進行研究。

舉例來說,病毒行銷當中最好的示範就是電子郵件行銷(Email Marketing)。
電子郵件行銷除了成本低廉的優點之外,更大的好處其實是能夠發揮病毒行銷的威力,利用網友好康報給好友知的心理,輕鬆一傳十、十傳百,甚至能夠接觸到原本公司企業行銷範圍之外的潛在消費者。
網路電郵服務Hotmail的創始者Steve Jurvetson,以病毒行銷說明Hotmail成長背後的原理。每一次某位Hotmail使用者發出電郵,郵件最後都有一行暗示使用者背書的邀請:「現在就到Hotmail申請你自己的免費電郵帳號」。
成功: 顧客去衡量收到之訊息是否有價值並透過其社會網路去傳遞給其他人


2014/5/13

[論文研究]多維度信任和多方面的風險初步接受-mobile banking

撰文者: 羅安宇

本文以創新擴散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科技接受理論為基礎,探討影響使用者拒絕或是接受mobile banking的原因。

一直以來,金融業不斷的在投資新興技術,希望能夠給消費者更好的服務,例如:過去發明了ATM,改變消費者對與他們的金融機構的互動行為模式。在科技進步的發展之下,消費者對於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精通,這降低了他們對技術創新的不安。而銀行不斷試圖擴大其服務的能力,在無線網路普及的現今,將服務的觸角伸向mobile banking。

[論文研究] 社會企業的平衡計分卡


撰文者: 高妤寧

Social Enterprise Balanced Score Card到底是甚麼呢?
以下分成幾種方向去思考:

1. What does the tool measure?
     它是企業內部的管理工具,並協助社會企業重新審視自己的戰略和預期結果,也就是其目標,它可以不斷的審視組織的財務面和持久性。

2. Who can use the tool?
     誰會用呢?大部分是社會企業,或是有些正在經歷過渡期時的組織,可以拿出來檢視自己的方向。

3. How does the tool/approach work?
    通過使用社會企業平衡計分卡,一個可視化的strategy map策略地圖,社會企業可以在其組織內,使用SEBS工具管理,並達到他們的最終目標。那這個工具要怎麼work,分成四個層面來達到組織的目標,分別是財務、相關利益者、還有內部流程改善

[論文分享] 社群商務時代來臨

撰文者: 張欽

何謂社群商務?

根據Heidi Cohen 定義:
  讓消費者透過社群媒體來滿足其購物行為
也就是說,社群商務是用來描述由社群網路或點對點分享混搭而成的新的線上銷售模式或行銷策略。

  社群商務的起源是因為Facebook帶起驚人的社交浪潮,因此許多網路社群(如TwitterPinterest…)開使努力尋找如何將人潮變現的方法。

  另一方面,消費者購買決策容易受社群意見領袖或朋友影響,因此許多品牌&網站業者開使思考如何在社群平台所建構出的使用者社交圖譜中交互應用,並且在社群生態系中強化user與網站的黏著度。

[文獻研讀] Social Capital: the Key to Success for the 21st Century Organization

撰文者: 王亭茹
Social Capital: the Key to Success for the 21st Century Organization

文中提到在知識經濟時代,每個人雖然都擁有大量的內容卻沒辦法擁有全部的資料 → 導致每個人都亟欲得到更多知識讓競爭變得更為激烈

•而人力資產為何?在文中定義新世紀的人力資產為技術知識 + 經驗 
而21世紀人資的專業也從尋找對的人在對的位置上轉而變成管理跨連結的資產
EX:員工的人脈網路
•傳統 v.s 新人力資源的差別
傳統:注重個體
新興:注重組織間、產品與服務連結。
社會資本定義:
包括知識交流,社交網絡和其他新興的連接,例如:員工、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之間。
→ 連接各種形式的人力資本。

Ron Burt
a leading researcher and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也是結構洞理論的提出者
預測社會資本將成為組織管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2014/5/7

到底什麼是社會企業呢?

撰文者:羅安宇

社會企業的概念蓬勃發展,孟加拉窮人銀行Grameen Bank的創辦者尤努斯 先生也在2014年到台灣推廣。

然而,到底什麼是社會企業呢?過去有許多研究指出社會企業及一般企業的差異,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A social enterprise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applies commercial strategies to maximize improvements in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well-being, rather than maximizing profits for external shareholders.

社會與環境有良善的出發點的企業,擁有「利他(altruistic)」動機往往被當作是社會創業的主要特點,然而,這類社會創業家也有可能在過程中達到其自我實現之目標(利己),
然而,以TOMS買Buy one , give one的概念,其實只要能以商業的手法,達到公益的目的,一般商業企業也有利他的功能。

2014/4/28

[ 時事補充 ] 方仰寧粉絲團後面到底有什麼鬼?


摘錄自李怡志的網誌: http://blog.richyli.com/?p=2046


      作者發現近期很熱門的「無限期支持方仰寧、支持警察」粉絲團,其粉絲團人數成長數字當詭異,5分鐘前總人數5829人,一轉眼5分鐘後,發現粉絲團人數成長到7399人。
      這人數成長相當快速是很快的。因此作者決定開始大量記錄資訊。2014-04-14_101452
       持續記錄,竟發現一個晚上竟然成長了157%,變成88298人。怎麼可能成長這麼多?網友都不用睡覺的嗎?一個晚上多了5萬人,這不是作弊,什麼是作弊?

2014/4/22

[論文研究] Does the Type of Anonymity Matter? The Impact of Visualization on information Sharing in Online Groups


撰文者:高妤寧
     此篇論文為四位作者再2011年共同撰寫,Katrin Wodzicki, Ph.D.,1 Eva Schwa¨mmlein, Dipl-Psych,1 Ulrike Cress, Ph.D.,1和Joachim Kimmerle,Ph.D.2
     題目為在不同匿名型態的下(看得到臉、看不到臉),為視覺化對資訊分享的影響,另外利用兩個中介變數,來看是否會影響訊息分享意願 
    之前有研究提及,將使用匿名的網站上的瀏覽者,分成兩種傾向的人,一種是prosocial,一種是proself,prosocial orientation,為重視團體;proself orientation,為重視個人利益,且Prosocial proself均會受到團體homogeneous(同質化),還有集體目標的影響,這兩個變數的影響。
    另一個實驗說明,若團隊成員都顯示照片的話,
proself這種傾向的人,若是把匿名捨棄掉,就是以實名的方式看到團隊成員的照片,它們會提高參與度;但對prosocial的人來說,若看到照片內的為十名的,則會減少參與。proself的人會一直分享訊息,因為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團體中受到了矚目;prosocial的人會覺得自己和群體已經漸漸地無同質性

2014/4/15

[論文研究] 從由努斯學到的五堂課 by 小均

Searching for Experts in the Enterprise: Combining Text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這篇文章的出處為ACM conference
有鑒於員工在公司內工作時需要能快速得到所需訊息的方法,而以前的專家找尋系統皆未充分考慮到和陌生人交談所造成的social 影響,IBM結合建構了一個social-context-aware 的專家尋找系統- SmallBlue
為什麼員工需要專門尋找專家的系統?
員工在進行專案有問題時,會習慣透過personal network去尋找幫忙解決問題的人,但個
人網路也有其限制,當專案的規模越大越長期或是研發cycle越短時,個人網路的發展跟不上
專案所需,也因此需要專家尋找系統。
在先前的專家尋找系統多半皆是提供已存在個人網路內的專家搜尋沒有擴展到外部,例如:
HelpNet/Expert Finder/ContactMap

SmallBlue的介紹
透過emailchat log來檢閱 dynamic profile information and get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grees of
separation or social distance to the expert.
SmallBlue的四個web 為基礎的tool
SmallBlue Ego :陳列出使用者的個人網路(但在這篇PAPER中沒有討論到)
SmallBlue Find :秀出符合搜尋關鍵字的專家候選人列表的介面
SmallBlue Reach :提供個人資訊幫助使用者去了解這些專家並了解為什麼系統會推薦並判斷此專家是不是適合幫忙解決這個問題的人
SmallBlue Net :秀出符合關鍵字在公司內部的社群網路圖

在資料擷取部分首先不考慮興建profile的方式→ 因為過於耗時且更新不易,反而採用private datea- email/chat log 在私人訊息的採用部分有每天更新及因為員工每天使用所以不需額外處理的優點但也有隱私方面的問題

在導入後收集員工的使用意見整理後得到以下資訊:
-74%:使用超過一次
-36%:每隔幾周就會使用一次
-69% :表示願意繼續在trial period使用
在最後結論的部分提到Smallblue比起尋找專家更接近於找到可以幫忙解決問題的人,這兩者
有何差別呢? 專家:專通此問題解決的人而能幫忙解決問題的人則不一定是專家有時候可能
是知道專家是誰的人(資訊中介者),而未來SmallBlue也會朝:1. 增加資料量提供員工更貼切
的幫助 2. 去更加了解使用者使用Smallblue的背後真正原因。

2014/4/8

【論文研究】情感及結構化因素對於消費者在虛擬社群中互惠性之影響


撰文者:羅安宇

以資源交換理論為依據,檢查結構性及情感性的因素如何影響虛擬社群中的互惠性之行為,更進一步影響個人之投入與願意參與合購之活動。

結構性功能包含,內容豐富、信息獲取、快速搜索
情感因素包含包含,是否在虛擬社群感到開心

本研究以網路誌及線上問卷的方式研究美妝虛擬社群,除了證明虛擬社群中基礎結構性功能與情感都會正向影響其互惠性。也會影響消費者後續之行為,除了對此虛擬社群之承諾外,也有可能在虛擬社群中進行合購的活動,互惠性也是一個適當的中介作用,其中,情感性的互動比結構性的功能展現處更好的預測效果。




參考文獻:Understanding consumer-to-consumer interactions in virtual communities: The salience of reciprocity;Chan, KW ; Li, S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卷: 63期: 9-10  ,page1033-1040 ,2010

2014/4/1

[論文研究] The Dark Side of Structural Holes: 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先前的研究多半是探討Single-level下結構洞的益處,但本篇文獻從mulit-level的角度來探討結構洞的負面影響並研究怎樣的團隊組成會影響個體產出。

本篇研究主要有兩項變數:
1.group-level mean in structural hole
→ derived by averaging the individual structural hole position of team members in the organization.
2. group-level variance in structural holes.

並依此兩項變數根據Constraining Effect/Attitudinal Effect /Behavioral Effect 三方面提出一下六項假設:
1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平均數會對個體的自治造成負面影響
2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變異數會對個體的自治造成負面影響
3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平均數會對個體的工作滿意度造成負面影響

4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變異數會對個體的工作滿意度造成負面影響
5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平均數會對個體的績效造成負面影響
6 結構洞中的group-level 平均數會對個體的績效造成負面影響

在檢驗部分
作者挑選兩家不同類型的公司,第一間為operation取向的公司- video game的公司分公司
第二間 為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取向的公司- 製藥公司
蒐集共225個樣本資料作HLM的回歸分析
得到以下結果:
假說成立:1.2.3.5
假說不成立:4.6

結論
闡述Multi- level  網路理論及強調群組的組成和個體的結構洞會影響相關個體的產出,而Mulitlevel的結構洞dark side理論也得以發展 群體中的broker被視作可能會有競爭 權力取向行
為的人對於其他成員有負面的影響包含態度和行為並提出組織洞位置的group mean 和變異數
負面影響的證據。

參考文獻:
The Dark Side of Structural Holes: 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 
published online 18 January 2013 Journal of Management 

[論文研究] Consumer Empowerment Through Internet-Based Co-creation

撰寫者:高妤寧  

此篇論文為Johann Füller, Hans Mühlbacher, Kurt Matzler, and Gregor Jawecki共同撰寫
  
    網路上虛擬的共創平台已經越來越流行,並且賦予給網路消費者在產品設計和決策制定上都有一定的權利,讓產品提供者和消費者可以一同合作開發一項新的產品。
    此篇研究主要透過10項變數、15個假說來探討未來產品合作開發的影響變數。
分別為輔助工具資源、任務參與程度、產品參與程度、權利授權程度這些直接變數;以及參與者心情、參與者對此組織的信任感這兩項變數來探討之間的關係。
    最後加入了使用者個人的特徵,創造力和領導特質當作調節變數。

此圖變數為以下


結論為
    以上的研究,為此相關議題最大規模的研究,未來對協同合作和溝通議題都有所幫助,因為現在是一個很創新的環境,所以共同創作是很重要的,透過此論文,可以探討未來甚麼樣的使用者會願意去參與共同創作這件事。

2014/3/26

[論文研究]怎麼樣讓推薦式廣告更有效



撰文者:羅安宇


過去有關推薦式廣告的研究通常研究其效率及如何改善效率。此外,研究已經顯示消費者特性,例如認知風格、過去瀏覽行為、過去點擊紀錄、過去購買紀錄,可以協助企業決定要將廣告要給哪些消費者。但是這些研究並不是用以對每一位使用者客製化每一個廣告


Generic Retargeting→消費者已經決定回來企業網站

Dynamic Retargeting →消費者尚未決定回來企業網站
然而,企業不知道Dynamic Retargeting 是否有效,廣告商也不知道要以什麼資料來決定將廣告放在哪些網站上、以及放廣告的時間點。



brand-level ad (generic retargeting
 dynamic retargeting 



本研究:
1.研究該公司的網站以外客製化的建議。
2.專注於個性化的個人瀏覽歷史記錄
3.研究廣告的內容應該是什麼,而不是誰應該看到這個廣告
4.消費者的喜好會是否會因為瀏覽行為而造成改變

此外,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有關特定產品的資訊,例如產品評論網站,可以解決消費者的憂慮,可以比較產品的功能與特性
本研究以線上旅遊公司的Hotel 產品進行資料收集

根據本研究統計,54% 的消費者在購買此產品之前,有買過商品的經驗且參觀過相關評論網站,46%在購買商品後才去評論網站。通常來說,消費者是因為想進一步了解所購買的產品,才會在消費完之後去評論網站。
一般情況而言,Generic Retargeting會有更好的表現,若是消費者在消費前有先瀏覽過相關評論網站後,Dynamic Retargeting才會有較高的效率。



參考文獻
Anja Lambrecht and Catherine Tucker (2013) When Does Retargeting Work? Information Specificity in Online Advertis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October 2013, Vol. 50, No. 5, pp. 561-576.

[論文研究] Impact of trust, security and privacy concerns in social networking: An exploratory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pattern of information revelation in Facebook


社群上,在發布訊息時受到安全、信任、隱私這三項指標影響。此論文及探討這三個指標。


而此論文的實質意義有兩點,
一、 了解在社群網路分享資訊,在意的地方
二、提供社交網站未來提出有用的策略

§ INTRODUCTION
對於社交網站用戶的,也有許多必須考慮到隱私和信任

首先,在用戶的個人資料透露的信息可能會導致像身份盜竊,網絡跟踪,和網絡騷擾等危險
其次,像新聞提要的功能使得個人信息更方便和其他人可以看見

本文重點在介紹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訊息,受此三指標隱私,安全和信任影響的分析

欲了解
Q1: 在網站上面信任的前提是甚麼
Q2: 分享訊息在隱私、安全、信任上的意願

§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社交網站上的隱私問題
1.在社交網站方面的隱私擔憂日益重要;過去一直沒有深入被研究作為
2.風險
3.線上social networking被批評

B. 隱私和信任在social networking的概念
1.信任: 一個群體,自願地讓另一個群體
2.隱私: 訊息流動時,可能會改變 或是 交換這些資訊

§ RESEARCH FRAMEWORK AND HYPOTHESIS




使用擴展TAM模型,社會交換理論所提出的研究框架實證檢驗
隱私和安全是信任的前因,舊式一定會先有隱私和安全,才會有信任









有以下五項假
§H1 Perceived secur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rceived trust with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2  Perceived privac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erceived trust with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3  Perceived securit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4 Perceived privacy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H5 Perceived trust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ocial networking sites